开发了快三个月,才把 devloper tools 装上。。。
开发了快三个月,才把 devloper tools 装上。。。
如果不是财务数据不太行,蔚来手机的发布我举双手赞成,现在这个产品的发布让我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控制 ego 对谁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...
在 rn 的 webview 中加载本地文件,需要设置原始白名单,否则会出错:
originWhitelist={ [ ' * ' ] } 或者 originWhitelist={ [ ' file://* ' ] }
又被一个bug卡三天,不过终于解决了,对组件的生命周期和useEffect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。。
做 B 超复查,紧张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
昨天解决了萦绕了三天的问题,终于写出了第一个有效的story。今天研究下routing和navigation的写法
23年6月24日 CF LOG
完成授权登录页面ui
明日开始workspace页面
23年6月22日 CF LOG
1. Gluestack-ui和style实际用起来有些问题:
1)目录存在双份config文件,两个库职责定义不清晰,社区中官方回复ui目前依赖于style,将来计划让ui独立,这导致当前的设计理念和实现不完全相符,实践起来有比较多的问题;
2)star量目前只有300+,社区人数太少,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回复;
3)线上参考信息几乎没有;
4)copilot表示没有听过它。
2.重新整理项目逻辑,决定切换ui library,优先用成熟的库快速完成产品实现,舍弃完全定制化ui库的思路,新选型目标为 tamagui
23年6月21日 CF LOG
明日计划测试一下结合gluestack和storybook的写法
23年6月18日 CF LOG
将login页面的几个元素迁移到gluestack-ui
熟悉gluestacl-ui的主要组件
学习gluestack-style的自定义方式,目前对如何自定义组件还没有完全熟悉,计划明天搞清楚并自定义登录按钮
安装一系列依赖包,当前测试都在chatfiles_testing进行
23年6月17日 CF LOG
确定UI框架选型:gluestack-ui + gluestack-style,这是NativeBase团队最新推出的框架,在Discord社区看到官方推荐新项目使用该框架,试用了一下,比较符合需求,可以定制化,并且样式分离做的比较干净,可以根据需求引入组件,该团队的持续更新能力经过历史验证,虽然该项目的star数目前不到300,但是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框架,官方宣称这是NativeBase的未来(由于NativeBase太重,变得不容易维护,并且前端开发需求也在持续变化,NativeBase对此解释的官方链接。
安装gluestack-ui组件,引入项目,测试Button的用法,查阅export组件的实现方式。
建立项目的测试目录,方便测试新引入的组件,保持主线项目的稳定
下周计划是完成页面核心部件的样式编写,争取完成一部分(3-5个)页面代码
23年6月16日 CF LOG
研究RN UI组件库,做选型,备选组件库有:
MUI https://mui.com/
Tailwind(CSS样式) https://tailwindcss.com/
React Native Elements https://reactnativeelements.com/
Native Base https://nativebase.io/
23年6月15 日 CF LOG
1.完成 google auth 登录逻辑,基于 expo
2.明天选定 RN 组件库